用户登陆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 获取验证码

2020

05月13日

把公益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字号:
         “阿拉来嘞”在浙江舟山方言中就是“我们来了”的意思。 
        
        这句舟山人见面时最为简单和常见的问候语,在8年时间里被一群浙江舟山供电公司的志愿者们反复说着、实践着,逐渐演变成暗室逢灯、予人玫瑰的代名词。这四个字的背后,是海、岛、电、网融为一体的志愿服务力量。
        
        2020年,“阿拉来嘞”正式完成品牌LOGO和商标注册。八载春秋寒暑如一日的真情付出,他们走出了一条从草根组织到公益品牌的逆袭之路。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110位新人志愿者加入了“阿拉来嘞”。在风青云净的舟山东岠岛上,他们面朝大海,大声喊出“爱心暖人间,志愿传文明”的口号,全身心投入“净滩行动”,还滩涂一片生态明净,向海岛的绿水青山真诚告白,“阿拉来嘞”。
        
        “公益不是有能者居之,而是有心者居之。” 
        
        谁也没有想到一次方言社的社会实践活动最终孵化出一个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 
        
        2012年12月,12个来自五湖四海的浙江舟山供电公司青年员工抱着“学好方言,更好工作”的初心,拎上自家的米和油走进农村,沉浸到当地方言最浓厚的语言环境中。于是,“学习方言”与“下乡慰问”两种看似毫无关联的活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舟山电力“阿拉来嘞”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
        
        2016年,“如何扩大公益活动的参与率与覆盖面”成为转型升级的第一难题。“没有一个基金会或政府部门会为你的一次活动买单,也没有一个志愿者会认同你的一次突击性的形式化活动。”“阿拉来嘞”队长李忆听到中国公益慈善人才培养导师徐本亮的这番话豁然开朗。
        
        此后,“阿拉来嘞”开启了“‘电’亮夕阳红”公益项目,定期为舟山空巢老人和养老机构上门提供电力维修、节能用电、安全用电检查等便民服务。3年内,他们累计服务7291小时,76545位老人受益,帮助养老机构节约电费13余万元,还荣获了2018年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2018年,“阿拉来嘞”开始思考公益品牌发展的第二道难题,“为什么而做、为谁而做”。他们主动与全国最美志愿者“爱心奶奶”郭玲娣结对,关注特殊未成年群体,合作开展“海岛萤火虫”公益项目,对接舟山蓝天、明珠等4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以海洋电博士、海洋鱼文化、海洋船文化等特色第二课堂,解决青少年素质教育资源少、第二故乡认同感不足等问题。他们先后开展志愿活动2000余场次,服务3万余名青少年,服务时长40000余小时,斩获2019年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
        
        如今,随着“志愿汇”招募令推广,舟山电力“阿拉来嘞”志愿服务队总人数已超过620人,年龄最大65岁、最小15岁,青年占比超过90%,设置活动组、后勤组、智囊团、宣传组、资料组5个分支小组,服务项目包含为老、助残、未成年人关爱、社区服务、文明城市建设等5大类。志愿者们可以根据个人特长与兴趣,分别加入志愿服务不同小组、不同项目、不同环节,“人尽其用”的管理模式让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公益的本质不是能力与金钱,而是爱心。
        
        8年、2本手册、513件红马甲
        
        在国网舟山供电公司青年活力园“阿拉来嘞”志愿服务活动室的陈列柜上,放着两本特殊的手册--《安居乐老年防骗教材》和《老爸老妈智慧E课堂教材》。
        
        2019年,“阿拉来嘞”扣紧“地、校、企”三方公益合作机制的最后一环,积极投入“朝阳伴夕阳”海岛空巢老人关爱项目。根据舟山市公安经侦大队、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的案例信息,“阿拉来嘞”联合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编制印刷老年人防诈骗手册和电脑、手机操作教材各1万本。
        
        在这个项目中,“阿拉来嘞”累计开展老年课堂1680次,线上线下培训老年人5.7万人次。志愿者们用公益的力量,带动老年人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
        
        参加这个项目的冯厚朴老先生已经63岁了,他说:“我好像又回到读书时代,每次抬头看黑板的时候感觉自己仿佛年轻了几十岁。”在当地政府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的“朝阳伴夕阳”专项调研中,老年人对这个项目满意率及幸福感指数高达95.5%。
        
        在活动室的储物柜里,513件红马甲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今年春节前夕,浙江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启动I级响应。在绝大多数人都闭门在家的时候,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出现在舟山的大街小巷。他们是手持喇叭的防疫宣传员,是温暖舟山的送茶义工,是社区防疫点的替补“守门人”,是隔离家庭的贴心管家,是战役助农的公益达人。
        
        四月清明雨纷纷,“阿拉来嘞”志愿者郭兴、范珂玮在巡查展茅辖区农业用电线路的过程中,了解到受疫情影响,往年深受欢迎的大展青饼无人问津。“看来今年青饼挣不到钱了,难卖噢。”农户张大妈苦着脸说,“往年刚出炉的青饼大家都是抢着买,现在因为疫情都没什么销路了。” 
        
        了解到青饼销售不畅的问题后,“阿拉来嘞”积极开展“助农青饼义卖”活动,义务帮助农户销售青饼,向公司员工和社会各界发出爱心认购邀请。青年志愿者吴玲、常晨轩来到青饼制作现场,变身“吃播”主播,硬核助威、给力“带货”,仅仅两天时间,就帮农户预定青饼2392斤,收入1.9万元。
        
        随着青饼销量大涨,张大妈又遇到了人手不足的难题。于是“阿拉来嘞”毕莘等5名志愿者便上门服务,帮忙打包、装箱、送货,把这次义举延续到底。在充满艾草清香的制作工坊中,一个个“红马甲”的身影忙碌其中,张大妈端着茶杯招呼他们喝水,他们笑着回应:“不急,不急,等忙完手里的活。”
        
        结束了一天的志愿服务,又婉拒了张大妈吃顿便饭的邀请,青年们笑着与张大妈挥手告别。“实在太感谢‘阿拉来嘞’!”张大妈一把抹掉眼里的热泪,哽咽着说道,“帮我们卖了青饼不说,没想到人手不足的时候还能来帮忙,真的很感动,让我对这新的一年充满了希望!” 
        
        正是这群可亲可爱的青年志愿者,脱下“红马甲”奔走在供电保障最前线,穿上“红马甲”为乡村振兴排忧解难,把“阿拉来嘞”变成这个春天里最温暖的一句话。
        
        公益是向前走,也是往回看 
        
        在各行各业提升优质服务的今天,“有效公益”也被重新定义。2020年,“阿拉来嘞”突破电力服务行业界限,探索创新性多元化发展,在舟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指导下,进一步推广“东海铁流”--老兵口述史抢救性整理志愿服务项目,运用现代化影音手段,对年迈的舟山老一辈军人进行采访,收集整理他们的军旅故事。
        
        在摸排舟山老兵的过程中,“阿拉来嘞”队长李忆感叹:“我从没像现在这样感受到,与时间赛跑的焦虑感与责任感。” 
        
        据统计,舟山共有老兵600多位,目前仍在世的仅有100多位,但由于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多种原因,目前能顺利清楚讲述历史的老兵仅有30多位。“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约好见面访谈时间没多久,就接到老兵过世消息的那种感受。”共同参与前期调研的志愿者夏旭东说。
        
        延续“地、校、企”合作模式,“阿拉来嘞”与舟山本土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共同协作,持续多线并进,一方面,通过“走、征、寻、晒、访”的信息搜集方法,最大程度完善了1949年10月前参加革命的老兵信息,跟踪记录战火纷飞的历史故事,得到了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高度肯定。
        
        目前,该项目已收集老兵口述视频资料累计时长近350小时,编辑成册《光辉的足迹 光辉的印记》《海上狼牙山抗日故事》《小小图书馆》等“东海铁流”系列书籍30余本,形成了60余万字的文字材料。同时,他们也在同步推进爱国主义系列宣传,成功对接学校、社区、教育基地,以派发书籍、播放视频等形式进行主题推广,并在本地大学微信公众号中开设“老兵故事会”专栏,先后发表文章推送6期,平均每期阅读量超过1万。他们用青年力量、青年智慧、青年才能,立体式解读舟山革命历史发展,让更多人看到灾难痛苦下的“家国情怀”。
        
        从2012到2020,时间聚沙成塔,爱心滴水成海。一批又一批的舟山电力“阿拉来嘞”志愿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投入公益服务事业。他们把慈善心、雪中炭、人间情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无怨无悔。